中新網11月21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1日刊載《三中全會開啟中國大國外交新徵程》一文,文章指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一次決定未來各項國策的重要會議,提出了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強調頂層設計,加強策略運籌,開啟了中國外交新格局。把外交工作中心下沉,將自上而下的區域主義和自下而上的公共主義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周邊外交,為中國和平發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和社會基礎。
  文章摘編如下:
  一是上下結合,鼓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煥發。
  地方政府參與周邊外交的積極性也被廣泛動員起來。比如雲南省作為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主體和前沿,在推動該區域的經濟合作方面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最近更加緊開展印度洋區域戰略的規劃研究;廣西在泛北部灣次區域合作中扮演了中國與東盟的重要合作紐帶角色;中國東北省份在圖門江流域與東北亞國家的合作也如火如荼,山東、河北、天津、遼寧等省在參與環黃渤海區域經濟圈建設方面與韓國的合作也有了較大的進展;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省份與中國港澳台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進展順利,眾多地方政府的參與,逐漸形成了多層次參與區域制度建設的模式。
  二是官民並舉,構建政府外交與公共外交兩翼齊飛的格局。
  除了政府官方的外交之外,中國周邊外交需要更加重視公共外交,重視政黨、企業、媒體、非政府組織和普通民眾的作用,鼓勵它們積极參与地區合作,為推動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目前,中國共產黨已與世界上多個國家多個政黨和組織建立了聯繫和往來,其中多數為執政黨和參政黨。黨的對外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深層次的新格局,呈現出“知交盡四海,萬里有親朋”的可喜局面,包括高層往來、工作訪問、專題考察、理論探討、幹部培訓、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形式的政黨外交日益豐富。政黨外交不僅僅是中央領導人在黨的周邊對外工作方面的助手,而且更是整個中國周邊外交事業全局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三是立體操作,打造政經文互動、全方位推進的外交共同體。
  適應對外開放和區域化全面發展的要求,中國周邊外交需要努力平衡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外交,特別是大力拓展經濟和社會文化層面的外交,構建政經文互動、全方位推進的周邊外交共同體。
  要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軍事交流,大力開展反恐、維和、打擊海盜、島嶼安全、海上磋商、聯合搜救、增信釋疑以及信任創造等內容的軍事外交。周邊國家對中國最大的恐懼就是軍事實力的迅速上升,中國在開展周邊外交時,要高度重視並準確評估軍事外交的效果,既要立威,又要立德,既要增加信任,又要提升信譽,使之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的一把利器。
  要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磋商,積極開展政策對話,優化經濟環境,為貿易、投資、金融等創造良好的條件。借助博鰲論壇、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等多邊舞臺,鼓勵商界名流、企業高管、金融專家等財經界人士建言獻策,創設條件使之參與地區多邊制度合作框架,充分反應和聽取它們的建議和呼聲。
  要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充分鼓勵大學、智庫、宗教、文化、文學、藝術等領域的團體加強交流,以亞洲精神為統攝,鼓勵多宗教、多民族、多文化之間的對話,為文化理解和融合創造條件。在目前孔子學院、中國文化中心、東亞思想庫網絡、宗教學論壇、體育盛會、影展和各種文化藝術節等平臺基礎上,不斷規範完善二軌外交、智庫外交、學術外交、媒體外交、商業外交、青年外交、旅游外交、網絡外交等非傳統外交形式,繼續優化資源整合,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將中國人文優勢轉化為外交優勢。
  四是內外聯動,創造中國與周邊地區有序互動的命運共同體。
  區域化的深入讓中國與周邊地區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升,特別是諸如自貿區、貨幣互換、境外結算、區域合作協議等眾多制度的深化令中國與周邊地區日益趨向唇齒相依,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適應這一變化趨勢,中國的周邊外交需要向政策、執行、監管等深層領域拓展,在提高透明度和增強責任與信譽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中國作為一個令周邊地區信任和依賴的負責任大國。
  要加強中國與周邊地區國家宏觀政策的協調。在區域化不斷深化的同時,一國政策對他國政策的敏感度和脆弱性均隨之上升,一旦一國發生風吹草動,其他國家都會受到衝擊。特別是像中國這樣巨型政府和超大規模的社會,每一次政策調整的後果都會波及周邊其他國家。同樣,周邊其他國家的變動也會波及中國。因此,中國對周邊國家外交已經突破了外交部門的權責範圍,其他政策部門也被卷入外交游戲圈中,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政府決策部門在具體政策上的溝通、磋商和對話,已經越來越成為周邊外交的必然選擇。
  五是統籌兼顧,打通國別和領域、雙邊與多邊、國內與國外的外交協調機制。
  要統籌地區國別外交與議題領域外交。防止各自為戰的“分散主義”外交傾向,明確主次配合機制,推進地區外交戰略化、國別外交政治化、領域外交專門化,構建外交統一佈局,部門梯次搭配,人員複合聯動的網絡外交體系。
  要統籌雙邊外交和多邊外交。改進雙邊外交與多邊外交“缺乏聯動”的傾向,把握外交節奏,增強外交互動,在雙邊外交中創造多邊外交的機遇,在多邊外交中搭建雙邊外交的舞臺,構建統一規劃、左右逢源、彈性互動的聯動外交機制。
  加強主動的戰略籌劃。轉變單向的外交為內政服務和外交是內政延伸的傳統觀念,樹立外交與內政同等重要的戰略觀念,站在國際戰略全局的高度,主動籌劃中國大戰略,將經濟、社會、科技、輿論、軍事、意識形態等眾多資源整合起來,主動將中國發展優勢轉化為戰略優勢,鞏固中國世界大國的戰略基礎。(韓方明)  (原標題:聯合早報:三中全會開啟中國大國外交新徵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51pek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